第(2/3)页 大梨花村地区偏远,远离城镇,居住的村民多以少数民族哈尼族和彝族居多,少数民族教育本就落后,这些孩子能走到 教室来上学,就已经很奢侈了,更别说其他。 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地方,除了学校,就再也没有了。 回家? 回家除了煮饭烧菜,就是放牛喂猪,哪里还有时间去捣鼓别的。 家长不督促?不监督? 这些孩子的家长,难得识字念过几年书的家长早就去了外面奔波闯荡了,留在家里的老人本就不认识几个字,如何教导! “这些孩子,能够走到学校来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,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过的充足一些。” 活着,就是为了拼搏奋斗,赚钱养家,在这个大梨花村里,很多人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种地农耕,为的就是让下一代日子过的好一点。 “有些孩子小学都没念完,就回家放牛种地了。”刘莎莎压低了声音:“我之前给你说过的,村里的很多村民他们对教育并不注重,在他们看来,与其让孩子多读书,倒不如在孩子有劳动能力的时候,去打工赚钱,挖地耕种,能赚个几文钱握在手心里,这样更实在一些。” 童繁星:“……” 童繁星不记得这一天是怎么过的,罗校长和莎莎他们的话,让她的脑子整个都乱了。 一整晚,她盯着天花板出神。 大梨花村的这些孩子,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吗? 莎莎告诉她,罗校长之前为了让村里每个适龄的孩子都有书读,他在大过年的还在往村民家里跑,为的就是趁着孩子父母回家之际,好好和父母沟通一下,让孩子慢一点去城里打工赚钱,至少,把九年义务教育念完。 想到这,她不禁回想起当初在大梨花村的墙上看到的宣传标语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提高民族文化素质。 这个时候,这样的标语,显得很苍白无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