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4【电影双周刊】-《台湾娱乐1971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连带着,给《我的中国心》作词的黄沾,也被列入左派词人的行列。

    chūn节过后,王梓钧正准备启程去美国拍《泰坦尼克号》,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客人

    王梓钧来到客厅,就看到一个穿着有些皱巴巴西服、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坐在那里,谈笑风生地跟赵雅之聊天。

    此人正是香港《电影双周刊》的创始人之一,也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发起人之一的陈伯生。

    “你好,王先生,冒昧到访,打扰了。”陈伯生看到王梓钧过来,立即站起来朝王梓钧伸出右手。

    “你好,”王梓钧和他握手后,笑道,“陈先生请随便坐。”

    “王先生的《海上钢琴师》真是好片啊,我可是反复看了好几遍……”说了一番恭维话后,陈伯生道,“这次来拜访王先生,除了做专访外,还想请王先生赏脸参加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。”

    陈伯生拿出一张请柬,王梓钧接过来一看,却是请他去做金像奖颁奖嘉宾的。

    王梓钧心想恍然,原来是借自己给金像奖拉人气的。反正奥斯卡和金像奖的颁奖礼也就只差那么几天,回来一趟并不耽误多少时间,王梓钧哈哈一笑,说道:“难得陈先生亲自上门,我不去也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王先生赏脸。”陈伯生松了口气,这一趟的主要目的算是达成了。眼下的香港电影虽然发展神速,但地位还是被台湾电影压着,想要最快地打开香港金像奖的名气,请王梓钧做嘉宾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为何表达自己的善意,陈伯生甚至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转播权卖给了佳视。而王梓钧之所以这么轻易地就答应,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佳视拿到了颁奖礼的转播权。

    谈妥了事情,陈伯生就开始给王梓钧做起了采访,问的是王梓钧对于香港电影新浪cháo的看法。

    《电影双周刊》已经创刊三年,算是香港最新cháo先锋的电影杂志,销量虽然比不上《明报周刊》,但在电影圈内影响却是巨大。

    陈伯生做为《电影双周刊》的主编,已经很久没亲自出来采访了。说是采访,其实更像是老朋友在聊天,陈伯生对采访的气氛控制得很好。

    “电影新浪cháo嘛,台湾这两年也在搞。”王梓钧老气横秋地说,“新锐导演有想法是好事,求新求变有利于华语电影的发展。”

    陈伯生道:“王先生你的作品也是常常追求变化,比如这部《海上钢琴师》。如果放在港台拍摄的话,也能划归于新浪cháo作品。”

    “这我可不敢当。”王梓钧摆手笑道,“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新浪cháo导演。”

    陈伯生问:“那现在香港的新浪cháo导演中,你最中意哪一位?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徐克啦。”王梓钧说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陈伯生问,“是因为他曾经做过你的副导演,你对他比较了解吗?”

    “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吧。”王梓钧道,“不过我最中意他,是因为他的作品更贴近市场。在我看来,如果一部电影没有票房的话,那就不是一部好电影。而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,一些新锐导演为了追求艺术,追求深度,拍出来的电影别说普通观众,连我都是看得一头雾水,根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能不能具体举一部电影来说一下?”陈伯生问。

    “哈哈,你别给我下套。”王梓钧笑道,“我可不会上你的的当,这话说出去会得罪人的。”

    陈伯生也没继续在这上面纠缠,说道:“也就是说,你不是非常看好电影新浪cháo运动?”
    第(2/3)页